博物在耳丨金贝(一)_海贝_文化_孙家寨
新闻动态
发布日期:2025-06-25 18:30 点击次数:109
它出土于大通县上孙家寨墓地,长约1.3厘米,宽0.7厘米,高约0.2厘米。金贝是利用金箔制成的仿贝形饰物,式样与海贝相若,似瓜籽状,最大宽在贝的三分之一部位。金贝正面稍圆鼓,中间纵向仿海贝压划出凹槽,槽两端各有一孔,用于穿挂细绳线。
1977年,大通县上孙家寨墓地共出土32枚金贝,其形状、大小基本相同,出土时部分金贝壳内有残朽的木质物填充,据此推断金贝原来应该有木胎,是在木胎表面包箍金箔后制成的。后来木胎因在墓葬中埋藏太久而腐朽,我们看到的只是金贝外形及残留在内的部分朽木。
与这批金贝同时出土的除陶器、石器外,还有海贝、石贝、绿松石珠、金耳环等。海贝在青海新石器时代的马家窑文化及以后的齐家文化、卡约文化、辛店文化中均有发现,但随葬海贝的墓葬并不普遍,说明海贝在当时是非常稀有和珍贵的,正由于如此,才出现了石贝、骨贝、铜贝、金贝等仿贝制品。
出土金贝的455号墓属于卡约文化,为双人合葬,经人骨鉴定,均为成年男性,他们随葬数量如此之多的饰物,表明其生前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或拥有较多的财富。虽然金贝在当时仅为一种挂饰,但它是当时社会价值的具体体现。
展开剩余36%卡约文化金贝的发现说明距今3000年左右,黄金这一贵金属已被卡约文化的人们所认识并使用,甘青地区是中国黄金制品使用最早的地区之一,黄金不仅因具有使用价值存在于当时的社会,而且从此以更高层次的观赏价值成为人们品味生活的象征而流行于世。卡约文化除了金贝,还出土了金挂饰件及金耳环,这些金器从形制到用途所表现的都是这一文化的基本特征,它有别于中原地区、四川等地出土的金器,虽然没有那样细腻的装饰风格,但具有更朴实、原始的艺术风格,表现出青海地区青铜时代文化独具的艺术特色。
特别声明:本公众号仅用于青海省博物馆宣传推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转载、引用的文章及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均属原作者。内容、素材来源于网络,未能明确标注原作者信息敬请谅解。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本公众号联系。
发布于:北京市